太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期: 2016-02-09 浏览量:199 来源: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安睿 文字大小: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攻坚时期;是大力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努力实现大企业与宜居城区共同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时期规划的执行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一带、两极、三板块”产业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服务和支持地区企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提升工业水平、创建宜居城市为目标,积极进取,妥善应对,克服重重困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幅提升,为我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5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8.5亿元,年均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7:59.4:37.9调整为1.6:56.7:41.7。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44.7%上升至48.9%。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玛瑙产业、旅游产业、商贸流通等发展迅猛。2015年预计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8亿元,年均增长8.7%。“十二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市里位次不断前移。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1户。五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56.4亿元、利润6亿元、税金12.7亿元。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发展迅速,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基地内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发展到12家。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完善。阜新闽新建材交易市场正式运营,红玛瑙商业广场家乐家福超市对外营业,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市场15个,其中,专业市场个数达到4个。玛瑙产业有序发展,连续成功举办十届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玛瑙宝石城被列为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玛瑙之都”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预计五年累计营业额达70亿元。旅游业实现全方位发展,阜新(太平)文化旅游集聚区成功晋级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红山文化、契丹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蒙古贞文化和奇石文化的集中展示,成为城市的记忆。“八点一线”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成为转型振兴的内生动力。福宇古典文化博物馆、永灵珍奇博物馆及阜新蒙藏佛教博物馆等项目如期竣工。房地产业发展基础增强,鑫维钻石小区、红玛瑙商业广场商住楼项目交付使用,顺吉上河湾、维多利亚湾项目基本完工。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6亿元,粮食总产量五年累计33589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完成17.2公里道路、17.5公里供水、以及方塘和水井等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推进了山蒲锦鲤农业生态观光园、颐和庄园项目建设,怡然山庄增建空中索道、滑草场、射击场等娱乐设施。

 (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活力日益增强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涵盖食品、服装、电子器件、液压件产品、铸件等。外贸出口从注重量的扩大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日益提高,食品、铸件产品出口比重快速增加,占总出口额的98%。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突出。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为11家,拥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发展为17家。截至2015年末,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累计完成80.1亿元,年均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预计累计完成4397万美元,年均增长7.2%;外贸出口额预计累计完成2.1亿美元,年均增长25%。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五年累计实施投资五千万元以上项目127个,总投资额176.3亿元,完成投资155.8亿元,其中112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2015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年均增长11%。特别是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进度加快,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落地建设,每年确定的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极大的增强了我区经济的发展后劲。后劲财源建设进一步增强。通过制定政策、改善发展环境、政府信誉担保等方式引导和争取资金投入。五年累计争取国家、省、市各类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累计8亿元,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

 (三)城市建设步伐加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按照“一带、两极、三板块”的空间布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区域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南部形象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阜盘高速建成通车。五年间,建设完成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起步区内供电、排水、道路等设施配套;起步区二期、三期内的通讯线路迁移;双橡项目区供电、盛泽项目区供气;纵一路南段、高德66KV变电站、二次加压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开展城市“四化”建设活动和城市综合整治活动,我区的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红树金剑小区、电厂三角地等老旧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铺设硬覆盖4.95万平方米,更新改造下水管线5000米,小区内安装监控系统27套,安装路灯及景观灯53盏,维修楼顶防水4.2万平方米,修建化粪池13座。推行清运工作实施机械化,填补了我区一级垃圾清运无机械化的空白,主要街路一级清运机械化率达到100%。城市道路清扫面积达到211.4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时期增加20万平方米。对22条街路破损路面进行了维修改造,共修补柏油路面9.3万平方米,维修街路两侧人行道板3.6万平方米。植树17.6万株,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19.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新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6户,铺设板油道路42公里,村镇道路两侧绿化10公里,边沟治理15公里,新建垃圾收集池34个,清理农村积存垃圾3800吨。完成1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3处一村一眼保命井工程。

 (四)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预计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突破21800元,比2010年增长88.4%,年均增长13.5%。就业工作进展顺利。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实现再就业人数4.08万人次,劳务输出1.1万人次,技能培训3117人次。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棚户区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造回迁楼285栋,建设面积13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86万余户棚改居民回迁入住,真正实现了百姓“居者有其屋”。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和扩面力度,城镇居民医疗参保率达到99%,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困难群体应救尽救,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8亿元,低保困难家庭减免取暖费5871.8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440.8万余元,救助2678余人次。为全区2100余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60万余元。投入防灾、减灾资金174万元。慈善超市已发展2家,总面积达360平方米,年营业收入达180万元,五年共救助困难群体2000余人次,共发放救助物资价值25万元。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太平成效明显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中考成绩喜人,第四中学中考各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办学条件彻底改善,完成了城南小学教学楼建设,至此全区城市学校全部实现了楼房化;投入标准化建设资金3000万元,增加教育教学设备,改建各功能教室,全区16所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投入安全防护设施资金50万元,完成了20所学校的达标工程;投入“班班通”工程建设资金300万元,实现教育信息化全覆盖,生机比达7:1;投入190万元在启智学校新建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功能室和录播教室。完成了区政府幼儿园建设和2所配套小区幼儿园建设。通过了辽宁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审核性验收。文体事业出新创优。成功地举办太平区“百场”文化广场演出活动;完成了区电子图书馆创建工作,开展社区书屋建设;完成了太平区全民健身场馆建设,争取上级资金为水泉镇6个村屯投放全民健身路径,行政村农民健身路径覆盖率达100%。卫计事业逐步加强。投入4100万元完成太平医院与阜新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投入805万元新建和改扩建高德街道、城南街道、红树街道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51.8万元在翠城、佳城两社区内新建了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用房。5次调整新农合实施方案,农民参合率、筹资额、报销比率、报销人次、报销总金额逐年上升。大力实施“五免费一补助二关怀”工程。

社会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公共安全形势基本稳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基层组织和社团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积极关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事业发展。史志、审计、物价、档案、民族宗教、人防、双拥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国内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太平区经济发展同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战略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关于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印发《关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批复》,辽宁省出台《辽宁深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意见》和《辽宁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施方案》,这些都为我区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战略中借势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和政策支持。

   (二)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机遇

国家正式启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在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东北地区发展,不断激发东北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了重要机遇。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遇

随着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视,特别是《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发展问题已提升进入国家战略视野。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大省和能源大省,“十三五”时期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些都为我区推动阜新加快转型振兴,创建资源性城市转型示范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重要机遇。

  (四)突破辽西北和沈阳经济区的战略机遇

“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辽西北的支持力度,在产业集群、基础设施等八大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工作中,阜新以融入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沈阜一体化为切入点,与沈阳加强合作。阜新作为辽西北城市中唯一的资源型城市,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之一,将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获得支持。

与此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深化改革力度欠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全区未来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遵循“四个着力”要求,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推进“一带、两极、三板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全力打造新型材料产业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商贸物流新业态成为带动宜居环境的城市新亮点。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从低端做起,向中端过渡,朝高端迈进。全面发展五大产业,筑牢工业园区集群发展基础。培育壮大规上企业,引导重点产业升级换代,逐步向高端、核心产业集聚。突出新材料主题,引进石墨烯、钛合金等新材料项目,打造领航企业。创新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形成有效供给,使其建设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产业基地。加强与阜矿集团合作,充分利用其闲置资产,实现借力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借助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保护、开发、利用工业遗产,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以项目集聚为手段,建设繁荣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探索废弃矿山开发利用的阜新道路。调整孙家湾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并即时开工。发挥福宇古典文化街区的集聚效应,开发以“万人坑”纪念馆、矿山公园、塔子沟观光区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专线。

大力开发商贸物流业。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商贸物流新业态,规划、开发、建设同“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商业和新型物流业,通过“点”的研发提升片区区域价值。经营模式由小、散、乱向集约化方向升级,营销模式由传统的货柜式向电子商务方向升级,将城市南部建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城区。

大力发展玛瑙产业。以鑫维玛瑙宝石城为先导,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做大玛瑙宝石销售市场。启动建设广场周边6万平方米区域的整体改造,高质量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建设以玛瑙为主题的加工和销售基地、创意产业基地、艺术展示基地、“互联网+”商品供应基地,同时成为具有地域风情的文化景观带。

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安排,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年均增长7.5%。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2:56:42。

——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额年均增长6.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7%;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5.2%。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20元;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9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8%。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

  (一)突出上规模、增效益,稳步推进基地建设

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形成主导产业,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纺织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矿山装备材料五个产业全面集聚、融合、升级,汇集成主体突出、上下游贯通、产业链完整、支撑财政主体收入的产业集群。一是全力打造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纺织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加快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水泥、陶粒砌块、混凝土加气块等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加大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力度,拓展粉煤灰蒸压砖使用范围。鼓励盛泽新材料、中联环保建材、合鑫新型建材增资、扩能。把建材产业发展成为太平区资源综合利用和消纳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力量。引导东部沿海规模大、档次高、有终端产品的纺织深加工产业梯度转移,纺织配套产业向专、精、强发展,完善纺、织、印、染、成衣(家纺)产业链。加快紫润纺织的建设进度,借助新益达农工科贸有限公司,推动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扶持壮大新型矿山装备材料为主的优势产业。加大对万达铸业、双橡工矿、力劲机械、金广机械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做强做大。围绕骨干企业的上下游产品做好开发文章,逐步形成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探讨为周边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路子,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带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从而达到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的目的。三是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籽仁、肉制品、酒类等食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大力发展具有北方优势资源特色的绿色、休闲、功能性食品。鼓励振隆特产、六和农牧、华润雪花等企业创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精深、绿色方向发展。四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培育地方企业知名商标,打造阜新名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新兴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力促保利民爆乳胶炸药智能化生产线尽早开工建设,并形成带动全国民爆行业智能化生产的示范项目。五是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借助辽宁金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我区的有利契机,全力推进膨润土、矿岩棉制品的建设进度。六是不断加强基地承载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力争成功申报省级开发区。逐步完善企业互助发展平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互助、院校研究、市场参与的形式,探索搭建科技研究平台。

(二)突出扩总量、增规模,切实加快服务业发展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全面建成,以矿坑为中心的周边全面治理,建成以“市民的休闲公园、企业的财富基地、政府的文旅产业”为标志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一是全面治理海州矿周边。整理开发矿坑周边土地,环坑辐射“万人坑”纪念馆、永灵珍奇博物馆、福宇古典文化街区、孙家湾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度假区等,规划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核心区、北部工业遗址区、东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南部综合功能区、西部生态绿化区五个功能区。重点把高孙路两侧打造成以经营奇石、玛瑙工艺品、古典家具、古玩字画以及全国知名旅游商品为特色的商业街区,做强做大“中国玛瑙之都”、“世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城市品牌,全力建设太平区文化旅游集聚区。二是开发温泉度假、田园观光项目。依托塔子沟优越的生态环境,以怡然山庄、辽宁亚太温泉生态度假村、山蒲锦鲤农业生态观光园为载体,发展生态休闲、生态养生、户外运动等生态绿色休闲项目。全力推进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重点建设大型会展中心、室内游泳馆、室外温泉泡池、民俗大舞台、大众温泉旅游度假宾馆、度假别墅项目。大力规范和引导发展农家乐、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园等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发展采摘体验、农事参与、锦鲤观赏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形成集采摘、拜活佛、观锦鲤、品农家菜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田园游。三是大力建设建成区板块。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需求,推进维多利亚商住小区的建设进度,使之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品牌地产。依托顺吉上河湾地产的综合性商业设施,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新兴业态入驻,大力发展大型超市、连锁经营,为其注入商业活力。推进细河干流自净水控制性人工湖工程(即户部营子湖)建设,提高细河两岸防洪标准,形成细河两岸靓丽的景观带,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将细河南岸建设成为最具活力的开发地块,使建成区板块成为环境优美、商贸活跃、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区。四是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和新型业态落户我区,切实加快全区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的步伐。

 (三)突出调结构、增收入,统筹做好财税工作

大力培植财源,抓实财政收入,促进财政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一是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转方式、促发展、补短板、添后劲,以支持项目建设为核心,重点支持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支持规模个体工商户升级转企,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实事求是组织财政收入。积极配合各征收部门,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加强收入分析调度,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动态监控,深挖征收潜力,努力完成预期目标。三是切实掌握费源费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依法足额征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增加政府可用财力规模。四是加大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密切关注国家、省市经济动态和政策走势,争取在财政政策、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方面有新的突破。五是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管理。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要求,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安排支出。切实加强日常动态监管,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使用。

(四)突出上档次、高水平,扎实推动城乡建设

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美丽太平。一是规范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城区建设,塑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城区的同时,适时规划启动孙家湾地区、高孙路沿线开发,改善提升南部城区形象。加大玛瑙创意产业园、玉雕大师工作室推进力度,抓好孙家湾旅游商城、圣航珠宝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对高孙路两侧搞好策划规划,加大招商力度,将其打造成文化旅游亮点。二是做好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城区主次街道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三是扎实做好城镇建设工作。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投入,不断改善老旧小区住宅环境。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房屋征收工作,在“十三五”末期全面消灭棚户区。四是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美丽乡村,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五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五)突出重民生、促和谐,全面促进社会进步

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推进和谐太平建设。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切实发挥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二是积极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三大体系,完善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十三五”末期,全区居民享受医疗服务“一卡通”。新农合参合率稳定达100%。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开展大病保险补偿工作,提高住院保障水平,力争平均住院费用补偿率提高到65%以上。完善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五保户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的基本医疗费用全免。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广扩就业渠道,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保基金收缴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努力做到“保障人群全覆盖、保障领域更均衡、保障水平上台阶、保障质量显著提升”。重点关注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的就业社会保障和安置工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到2020年,实现全区国家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是加强法治建设,加大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主要街路巷口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重要部位,加大高清视频系统建设的力度,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织密防护网;加大巡逻防范力度,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隐患,严防暴恐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各项维稳、安保工作、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法治保障。五是建设食品安全放心区。持续、深入地做好全区食品安全放心建设工作,确保在2019年末前达到放心建设标准。

  保障措施

(一)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

整合各项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紧紧抓住产业承接转移建设的大好时机,促进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等项目与发达地区资源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起点对接。突出引资地位,提高招商质量。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城市和突破辽西北战略转移项目,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加强专业化招商团队建设,更新招商理念,采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等多种形式,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招商,逐步改善基地投资环境,实现以政府为主招商到区内龙头企业主导招商的转变。注重重大项目,善用载体作用。突出重大项目在对外开放中的载体作用,并善于运用重大项目以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市场份额,积极促进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注重体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创新服务体制。大力提高行政效率,优化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加强机关管理人才、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等,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形成区域性人才聚集效应。创新投资体制。创新工作思路,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投资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银企合作等方式,争取银行抵押贷款。鼓励引进民营或外资公司成立投资公司,为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保障体系

引进民资联动。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为园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少贷款环节,简化贷款手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资金管理。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突破辽西北战略、“一带一路”等政策,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多渠道确保基地开发建设资金。

(四)增强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门槛,减少环节,规范操作,提高效率,严格做到快捷、高效地服务。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倡导“一切为了发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发展大局”、“争做企业的服务员”的观念,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优化法制环境。要从建设诚信太平、提高保障能力入手,切实保护好外来客商的投资利益。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品牌,就是生产力”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流的软硬环境,真正构建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服务型政府。

(五)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

推进项目建设。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确定和启动一批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大工业等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建立包保制度。按照“建成一批、规划一批、促成一批、包装储备一批”的要求,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滚动高效实施。强化项目前期。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支持;优先保证用地指标、信贷资金,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困难,强化项目建设的检查和监督,落实领导责任制。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