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23-01-01 浏览量:1877 来源: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安睿 文字大小:


  

太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雪峰

 

 

         

 

——202212月21日在太平区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太平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张雪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太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压力,以“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总目标,紧紧围绕“一带两极三板块”产业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工业强区、文旅兴区、生态立区”三大战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端,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下降26.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7.3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一)抓经济、稳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电力、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牵动效应显著,18户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亿元,其中阜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户企业产值超亿元。新时代民爆、力劲北方等“老字号”企业改造升级,产业链条拉长延伸,产品质量、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合光巨能、六和农牧等“原字号”企业深度开发,加速向全产业链迈进,多元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持续攀升;杭泰光伏、嘉寓光伏等“新字号”企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园初步建成。450公里高速动车枕梁精密加工15个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32%。万达铸业铸铝关键部件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实现全市“零”的突破广通智联东圣达实业5户企业实现提档入规,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促进消费转型升级,以福宇博物馆、鑫维玛瑙城、永灵奇石博物馆为文化支撑,以国家矿山公园、万人坑纪念馆、塔子沟休闲区等观光旅游点为载体,发挥奥体冰上运动中心人才培养平台作用,实现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红树路商业经济带发展日渐成熟,顺吉购物广场和大连友谊商城完成正式交接,希尔顿欢朋酒店、玉龙皇城酒店等高端品牌陆续进驻。经济新模式不断加码发力,“夜经济”示范效应凸显,红玛瑙夜市日成交额达10万元。成功举办第二届玛瑙文化旅游商务节。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粮食、肉类、禽蛋、果蔬产量分别增长7.1%、4.5%、8.6%、5.5%。培育壮大塔子沟、水泉、西山村绿色果蔬标准暖棚38个,设施农业规模达到300亩颐尔康辣椒、普地奥莱西红柿、精品草莓等特色农业项目有序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光互补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共赢。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8万亩以上。122户、198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稳固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省市标准,防贫保、农业保险、特色种养殖等扶贫项目持续收益,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得到有效衔接。

(二)抓招商、建项目,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招商引资动能不断提升。组建3支招商小分队,围绕高端装备、机械加工、新型能源等重点产业科学谋划、精准发力。通过视频招商、电话招商、会展招商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开展“走请”百余次,洽谈项目65个。合光巨能、北京国联涂多多保税仓等12个项目完成签约,签约额达19.8亿元。重点项目落地率达80%,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建设步伐持续稳健。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活动,政府投资类、产业类项目齐头并进。完成“三供一业”改造、辽宁国诚高钛渣云工厂等50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19个;杭泰光伏、万达铸业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竣工项目13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圣悦生物质活性炭生产线等储备项目39个指标排名均居全市前列。抢抓政策机遇期、窗口期,累计包装项目42个,争取各类资金1.43亿元,项目谋划的预见性和精准性不断增强。

园区建设成果日渐凸显。坚持把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绿色食品、新能源四大发展板块初具规模。投入7200余万元修复新开路油面10万平方米、绿化7万平方米、新敷设给水管线1600米、配套电力专线1200米,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显著提升。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配套鹰眼、高清摄像头、环境监测等硬件设备,构筑园区管理中心和应用平台体系,实现园区管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飞跃。完成园区地类划定,盘活闲置资产4.53万平方米,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管委会+公司”实体化运营成果丰硕,国有企业稳步发展,汇江实业年收入超400万元,三级子公司辽宁国诚、江苏国允年收入超6亿元。

(三)抓改革、谋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体外循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提升,新增市场主体2028户,完成“个转企”60户。精准施策助企纾困,全年减税降费4000万元、留抵退税5800万元、缓税缓费2600万元,惠及企业500余户;帮助企业向上争取省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1056万元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358.4万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兑现各类涉企奖补资金416万元。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深化镇街体制改革,调整镇街机构编制和职能配置,出台镇街权责清单,机构设置优化提升新设立事业单位17个,招聘录用事业单位人员36人,增配基层网格员280人,工作力量有效充实。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医药卫生、农业农村、国有企业、金融领域、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完成年度政府债务化解任务,风险总体可控

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企业内生动力持续激发,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8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个、瞪羚企业1个、产学研联盟1个,转化科技成果3项。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大新旧动能转换,与辽宁工大签订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辽宁工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成功获批。引进侯俊岭教授、田泽峰博士助力企业技术改造、提档升级。合光巨能申报省级博士后培养基地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四)抓生态、统城乡,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严守生态红线。落实“河长制”,大力开展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穿堤整治等专项行动,清理河道及周边垃圾3210立方米,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督察检查。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达标运行,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落实“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822亩,保质保量完成森林违法案件督察“清零行动”工作组织开展秸秆离田禁烧净地等专项行动,保障环境空气质量。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我区各项污染因子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按时完成整改且未发生反弹。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行“全域苗圃化”和“见缝插绿”。以高孙路为重点,补种绿植3.28万株。67个小区全部实现封闭管理,物业覆盖率达100%。“万名居民看物业活动”有效开展,考核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实施环卫市场化运作,机械化清扫率达85%以上,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模式更加完善。建设完成2处口袋公园,维修改造12条背街小巷,宜居优势更加彰显。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结合“美丽宜居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3万吨。厕所革命、清洁取暖、养殖污物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农田排涝大会战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环境治理水平取得突破。争取专项资金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二次加压给水泵房6座,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村民成功饮用到安全水。完成塔子沟村、五家子村、那台营子村村庄规划编制报告。新建农村道路7公里,电力、网络改造逐步实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五)抓民生、兜底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疫情防控尽锐出战。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完善统一高效的指挥架构、应急灵敏的处突机制、纵横融合的覆盖体系,六大能力大幅提升。水泉高速服务站严格实施“落地即检”“落地即管”,筑牢第一道防线。60岁以上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6.3%,免疫屏障持续稳固。从严落实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及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全区上下全员下沉,累计投入资金3800万元,打赢了“3·11”“11·21”疫情攻坚战、歼灭战。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突出顶层设计,推广“张彪”品牌,构建独具太平特色的“1+N+S”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和“4334”人民调解太平模式,真正实现从排查、稳控到帮扶的闭环管理机制。开展孙家湾街道城南地区三年集中治理工作,投资1.3亿元实施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米家小区、鑫源小区楼顶防水、防盗单元门安装及供热、供水改造等工程顺利完工,1.78万户百姓居住条件得到空前改善。实施孙家湾街道“1144”工作法,试点引领作用凸显,获得省、市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6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10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老旧小区、“三供一业”改造工程顺利实施,金剑小区改造获辽宁省老旧小区改造综合类典型示范项目。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661人、困难人员就业6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4%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低保、特困、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补贴标准逐年提高。社会工作和社会救助服务站作为全市试点,取得全省前三的优异成绩。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各类优抚补助金足额发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被评为全省模范单位。投资3300万元的老年养护中心主体完工,投资3480万元的社区网络养老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建筑面积共达22580平方米,育幼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老一幼”民生底线进一步筑牢。教育“双减”工作取得实效,“三边技防+立体管控”智能化监管模式被推荐到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实施首届校长能力提升工程,被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宣传报道。教育资源整合效果初步显现,足球、冰球等体教融合重点工程成果丰硕。改建十二中学、第四中学等6所学校操场,城南小学教学楼投入使用,二纬路小学、红树小学教学楼主体完工。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坚持防风险、保稳定,“20681”台账化解率98%,“5677”台账、万件化访台账化解率100%,重点时段信访稳定、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瞄准食品安全监管,全力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对标对表量化67项具体任务,危化品、自建房、消防、燃气、校园、矿山、森林防火等各领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应对“7.28”强降雨,全区上下以雨为令,众志成城打赢防灾减灾保卫战。

(六)抓作风、提效能,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中央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八大攻坚战”涉及任务均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持续优化社会大普法格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3件政协提案77件,答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开展专项审计12项,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继续发扬斗争精神,高标准编制《太平区政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热点问题的关切,解决群众各类诉求7188个,满意不断提高。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始终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同时,老龄、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残联、文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工商联、双拥共建、档案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太平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区法院、检察院、驻区部队和武警官兵以及其他驻区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太平发展的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经济总量偏小,缺少牵动力大、引领性强的龙头项目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还不够优化,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基层社会治理仍有不少短板,基础设施、就业、医疗、养老、维稳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仍需提高,干部队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区政府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奋力谱写太平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明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秉持“一带两极三板块”产业发展思路,以争当创建“双示范市”主力军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文旅兴区、生态立区”三大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强化制度保障”工作主线贯穿始终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稳就业、保民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努力谱写奋斗太平、幸福太平建设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提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制度保障为重要手段,努力将发展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设实力太平,推动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主线,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加快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夯实工业发展基石。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做好“三篇大文章”的结构调整。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分析,及时解决企业生产遇到的困难,提升工业企业生产效益。开展“小升规”培育工作,实现小升规企业5户。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着力提升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支撑力,重点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全产业链高端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新时代民爆乳化炸药柔性生产线等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力争实施技改项目16个,同比增长6.7%,实现技术改造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11.5%。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叫响“文旅兴区”品牌,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工业遗产、玛瑙之都、红色教育等文旅板块,发展“文旅+体育、文旅+康养、文旅+研学”等多元化新兴业态实现旅游收入增长8%依托水泉镇地域特色,发展以云七小院为代表的民宿经济。加快完成福宇博物馆景区亮化工程和南区冰雪景观建设,举办首届“玉龙雪乡”灯会。实施万人坑纪念馆陈列馆改陈布展工程。希尔顿欢朋酒店、玉龙皇城酒店投入使用。壮大“夜经济”“小店经济”、会展经济、电商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发展。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五化”发展,实现粮食、肉蛋、果蔬等稳产保供,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达到5500吨,新建设施农业100亩。围绕六和农牧、雨鹏牧业等重点涉农企业打造集饲养、屠宰、深加工等环节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条,持续壮大“万企兴万村”产业规模加大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人口增收水平。巩固“三权分置”成果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建设,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水泉镇、塔子沟村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打造以塔子沟旅游为示范区家庭农庄、民宿、餐饮、体验作坊等农旅项目,辐射带动南部山区旅游资源统筹发展,形成“一区一带一示范”的发展格局

(二)建设开放太平,推动项目招引取得新成效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不断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筑牢项目建设总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专班”“项目管家”双重制度为支撑,抓实全流程、全周期项目服务和管理。实现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0竣工项目15储备项目40个。上半年重点谋划产业类项目11个,着力推动独立储能调峰调频电站力劲集团龙门CNC辽宁国诚涂多多钛产业链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装备制造、金属材料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包装项目47个,争取阜新新型材料产业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太平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等项目获得一般债券、中央预算内、飞地经济扶持资金3.24亿元。

抓住招商引资关键点。梳理产业链条,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加强与江苏盐城、新疆石河子深度对接打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对口招商组合拳,吸引有效投资,确保内资到位资金增幅10%以上,力争外资实际利用率位居全市前列采取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小分队定向突破的方式,全年走出去不少于12次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2次,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签约项目同比增长30%持续优化全程跟踪服务,提升签约落地转化率,实现招商项目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打造零碳智慧化园区。构建产业园区“大平台”,在巩固、拉长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绿色食品板块的基础上,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利用风光余电调节峰谷电价,逐步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有效向“零碳”目标迈进,推动绿电工业园区试点加速形成。通过“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协作、集群化发展”,实现园区管理更加智慧智能。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不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增强国企自我造血和核心竞争力。加速实施北二路路灯工程,拟争取资金1.5亿元启动工业污水处理厂、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建设和太平,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主线,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安全性民生工作,尽心尽力保民生。

加快品质城区建设。配合开展破损道路新建和改造,改善城区道路通行条件。实施燃气、供水、供热等公用设施改造,提升地下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保障能力和管理效率。加快推进停车位、新型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环境卫生治理,强化小区物业管理考核评比,不断提升环卫市场化和机械化清扫水平,做到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环卫保洁全覆盖。新建城市避险公园1个、口袋公园3个,逐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目标。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围绕城乡公共设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等领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增加床位500张以上,适老改造100户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教师30名。保障“两个只增不减”,投资170万元为171个班级更换护眼灯。坚持就业优先,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更加充分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9%以内。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基本药物制度、计划免疫体制改革,持续巩固水泉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成果。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强危化品、城镇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煤矿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落实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和新三十条,提高自我防护、医疗救治两个能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首问负责制,健全信访源头治理机制,攻坚化解信访积案,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建设绿色太平,推动生态文明得到新提高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提升“高颜值”城乡环境品质,构筑绿色屏障,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巩固“生态立区”成果,稳步推进双碳进程,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完成植树造林260亩。加快推进海州露天矿生态治理,全力配合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阜新鑫华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进程,打造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和转型开发利用的全国典范,助力“双示范市”建设。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抓好工地扬尘、秸秆焚烧、露天煤场等重点领域治理。加强塔子沟河、长哈达河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探索生态补水模式,打好“水润阜新”攻坚战。开展土壤固废环境治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完成五家子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和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及户厕问题整改,确保整改质效和农户满意。持续推动农村地区散煤替代工程,加快完成“光热+电”“光热+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取暖任务。实施5公里农村路建设及电网改造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五)建设活力太平,推动制度创新迈出新步伐

围绕强化制度保障主线,以服务促发展、以制度促落实,推动政府服务理念转变和系统性流程再造,打造良好制度氛围。

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创新要素集聚和培育,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个、雏鹰瞪羚企业1个,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8个。持续与辽宁工大、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进万达铸业、盛泽精细化工、合光巨能等项目在科技创新合作、成果推广、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营商环境水平。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厚道太平。推动“一网通办”再提标,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全面实现“一窗通办”无差别综合窗口模式。聚焦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工程建设等事项,促进项目审批手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加强政务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纾困解难。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提升孙家湾街道基层治理经验,以“1+N+S”为基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孙家湾模式”。开展线下全科网格管理和线上智能平台服务,通过充实基层网格力量,依托一网五平台,整合纠纷化解、群众诉求、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等板块,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智能识别和分类处置。统筹机关干部、物业公司、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六)建设法治太平,推动政府履职实现新突破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有为的服务型政府。

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忠诚履职,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当好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的忠实执行者。

不断提升法治思维。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理信息需求。

不断强化廉政意识。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资金、工程建设项目、公共资源等重点领域监管。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经常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资金资产规范管理,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见效。

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树牢为民情怀,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施政目标,只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就要事不避难大胆地干、坚决地干。高质量完成全市“3+8+100”攻坚战中我区4项重点任务。全面加强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不当评论家,争做实干者,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先进位、出新出彩成为新一政府的鲜明特质。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奋斗太平、幸福太平建设,为谱写太平转型振兴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1.“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老字号”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是指具有一定发展历史,具备了一定产业基础,同时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等方面提升具有很大空间的产业。太平区“老字号”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传统能源、流通服务、文化旅游和民爆物品等产业。“原字号”主要集中在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太平区“原字号”主要包括原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新字号”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工业低碳和绿色制造、软件服务、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及未来产业等领域。太平区“新字号”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2.“1+N+S”基层治理工作模式:1”即研究制定太平区《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工作方向N”即形成N个具体工作方案。突出政治、法治、自治、智治、德治的“五治融合”,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措施。“S”即S项工作举措,不断加强对特困群体帮扶救助和特殊人群管控举措,持续细化工作台账,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4334”人民调解太平模式:依托区人民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个人调解室)、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基层网格的“四级网络”,落实“例会+研判”“清单+管理”“规范流程+队伍管理”的“三项机制”,用好调解“常备队”“专家队”“志愿队”的“三支队伍”,实现“调解+法律咨询”“调解+法律援助”“调解+法律宣传”“调解+线上平台”的“四项协同”多元解纷新机制,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太平版。

4.“1144”工作法:突出“一个引领”。织密“一张网络”。破解基础设施老旧、风险隐患较多、失业人口集中、困难群体较大“四大难题”。落实双首负责限时办结帮办代办服务评价“四项制度”。

5.“八大攻坚战”: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启动决战决胜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路矿一体重组盘活大唐项目、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创建、清洁取暖、海州矿地灾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城市供暖提升改造、全域海绵化“水润阜新”八大攻坚战。

6.“一区一带一示范”:以新材料产业为集聚区、以绿色农业发展为经济带、以北部城中村为示范,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辐射带动水泉镇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