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技事业综述

日期: 2024-12-26 浏览量:136 来源:太平区发改局 责任编辑:安睿 文字大小:

  2024年,太平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各项任务稳步推进。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强化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方式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向企业介绍省、市科技政策,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科技型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升。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为阜新瑞普科技有限公司、阜新市达众亲妈茶有限公司、阜新市玫羽电子商务中心和辽宁特欧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户,为新时代民爆辽宁有限公司和辽宁国诚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户,为阜新市万达铸业有限公司和新时代辽科(阜新)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二是转化科研成果,释放发展动能。鼓励企业加强同各大院校及本地技术院校的联系,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产学研活动,引导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等技术合作平台。万达铸业与辽工大力学与工程学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力劲北方与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伙伴关系。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研发、改善大豆膳食纤维低GI值烤馒头2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0.6亿元。

  三是抓好引育用留,挖掘创新潜力。全力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积极传达市科技局下发的《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印发“阜新英才计划”人才项目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鼓励企业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万达铸业与阜新高专共建产业学院,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实现“订单式”培养。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各1个,培养科技创新人才10名,“百名博士进百企”专项行动中3名博士与企业签订劳动协议。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筑牢科技支撑。进一步催生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扎实开展。鼓励科技企业主动开展科技攻关,指导力劲北方创建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助推万达铸业高性能中束流离子注入机靶上腔体的研制开发项目获得重大专项资金支持50万元,指导新时代民爆等3家企业荣获高企奖补资金20万元。

  二、2025年工作举措

  2025年,我们将聚焦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这一重点,加强工作谋划,推动企业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深度融合,坚持高标准落实落细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及省市科技工作。

  一是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塑造科技创新策源优势。加大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扶持力度,鼓励辽宁特欧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劲达精密机械等6个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力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落实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科技服务等支持措施,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向企业集聚。

  二是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塑造开放合作赋能优势。鼓励企业加强与农盟食品研究院、辽工大等院所开展新一轮院地院企合作,通过合作创新与协同创新,着力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科技成果政策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登记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技术合同登记增量和质量。

  三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塑造产创融合集成优势。支持企业开展“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科技人才服务”的创新模式,加大对科技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实现持续引才、柔性引才。通过“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把博士“请进来”,让企业“走出去”,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四是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塑造创新动能聚合优势。着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争创省市级研发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省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供更强的制度保障和更好的创新生态。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