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太平区委开展 "安全知识进课堂" 活动

日期: 2025-06-13 浏览量:47 来源:团太平区团委 责任编辑:安睿 文字大小:

  2025年6月13日,团太平区委联合太平区医院专业医护团队走进二纬路小学,开展以 "安全急救知识进校园" 为主题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打破传统宣讲模式,通过沉浸式教学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为在校师生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应急知识盛宴,将实用急救技能精准传递到青少年群体中。

  专业讲解 + 实操演练,构建立体化教学场景

  活动现场,来自太平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化身 "安全导师",采用 "理论讲解 + 场景模拟" 的双轨教学模式。在心肺复苏教学环节生动比喻解析 "黄金四分钟" 的急救理念,配合解剖学人形模特讲解按压位置与深度要求;针对儿童群体常见的异物梗阻问题,结合不同年龄段生理特征,分场景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差异 —— 对婴幼儿采用背部叩击与胸部按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龄儿童则重点讲解腹部冲击的发力技巧。

  医护人员从环境评估、判断意识、胸外按压到人工呼吸,每个操作环节均进行多角度慢动作演示,并同步拆解动作要领,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解析让抽象的急救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规范。

  创新模式激发参与热情,知识竞赛点燃学习动力

  区别于传统安全教育的单向输出模式,团太平区委精心设计并首创了 "讲授 + 知识竞赛" 的融合宣讲模式。在课程设计阶段,提前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构建涵盖急救理论、操作规范、场景应对的三维知识网络,确保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还设计竞赛环节,为孩子们准备了奖品。开创了集知识讲授、重点环节展示、现场提问、参与者抢答、组队展示学习成果的新宣讲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五年二班的李同学在体验完心肺复苏操作后兴奋地表示:"以前觉得急救很遥远,现在通过亲手操作,才知道每个步骤都有讲究,这种学习方式太有意思了!"

  校方点赞实践教学成效,长效机制守护成长安全

  "传统视频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知识留存率较低。" 二纬路小学教务处刘老师在活动反馈中提到,"这次现场教学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急救,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的多感官参与,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后还有不少学生主动咨询相关知识。" 希望团区委能多举办这种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在更多类似的沉浸式学习中掌握技能,持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活动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但安全的种子已在校园生根发芽。这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教育实践,正悄然改写着校园安全教育的传统范式。团太平区委将持续推进安全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网。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