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5-15 浏览量:341 来源:教育局 责任编辑: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太平区教育局按照《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十六届“515政务公开日”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梳理本部门工作中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问题我来答”活动中的相关问题汇总如下:
一、“双减”工作
1.问:“双减”指的是什么?
答:“双减”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问: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答:一是减少作业总量。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二是提高作业质量。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三是强化教师职责。通过教师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四是减轻家长负担。布置作业或批改作业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意见》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3.问: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答: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一是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四是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
4.问: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答:一要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二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降低考试压力;四是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一经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
5.问: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如何认定?
答: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6.问:课外培训减了, 普通家庭孩子与富裕家庭孩子差距会越拉越大,教育更不公平?
答:不会的!大家看“双减”,不要光把目光盯在“减”字上,更要看到背后的“加”字。中央此次“出手”,基本思路是“源头治理”,就是要通过更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进而从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双减”意见》共30条,有16条都在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试想,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进一步提速,“择校热” 逐步降温,校外培训还能那么火吗?打个比方,国家在控制不合理的“零食”,但不是一禁了之,而是通过让所有孩子的正餐都吃好、吃饱、吃营养来实现。你说,这样的教育不是更公平了吗?
7.问:大家都在减,我悄悄给孩子加码,我家孩子不就赢在起跑线了吗?
答:不一定。“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家长商议着如何转为“地下”继续“攒班”补习。家长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也请注意中央文件中的一条政策一“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其中把综合素质提到了突出地位,而且要依靠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换句话说,随着国家政策逐步落地,目前这套培训方式对未来升学的针对性将大大降低。请您想想,牺牲掉孩子提升其他素质的时间去搞补习,还不一定用得上,这笔账划算吗?打个比方,大家都开始换赛道了,你在老的赛道上抢跑有什么意义呢?
8.问:“双减”就是提倡“放养”,没了压力怎么培养有用的人?
答:理解有误!如果认为“双减”之后,孩子“放养”,家长“放飞”,那就错了。最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思想政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系列文件,鲜明指示了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不能再认为给孩子多报班、多陪课就是尽责任,而要真正参与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这才是需要孩子、家长全力以赴的“大考”打个比方,“双减”和一系列其他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不是不让射箭了,而是换了一个更远的靶子,更考验选手。
二、中考改革
1.问:阜新市中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答:阜新市中考改革严格落实辽宁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简称中考改革),是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推进实施的。改革明确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简称中考)。实现省级统一命题、地市组织实施的招生考试模式。我市的中考改革也是按照省里统一要求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初一)学生开始执行。
2.问:我市中考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决克服重智育、重分数等片面办学行为,将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纳入中考评价范围,强化实验操作及外语听说应用能力测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科学系统设计,加强省级统筹,全省统一推进,根据实际情况,稳妥推进改革措施,做好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使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工作有机衔接,积极稳妥推进,分步渐进实施。三是确保公平公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宏观管理,完善规则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3.问:我市中考考试科目、分值设置及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基二〔2016〕4号)中明确规定“要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强调“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确定各科目考试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90分笔试+30分听力口语测试),物理90分(80分笔试+10分实验操作),化学60分(50分笔试+10分实验操作),历史70分,道德与法治70分,地理40分,生物学40分(30分笔试+10分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60分(30分过程性评价+30分终结性评价),总分值790分。音乐、美术、劳动教育科目以等级方式呈现。
4.问:中考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四门开卷考试!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学等4门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单纯记忆和机械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考改革方案将上述四门学科设计为开卷考试。音乐、美术、劳动教育以等级方式纳入中考评价范围!等级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参考依据,由各市根据本地实际,确定评价结果的使用。加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听力口语测试分值占外语总分的比例为16%至40%,外语听力口语测试确定为30分,占外语总分的25%。理化生实验操作分值计入中考总分!为加强中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中考改革方案将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分值(各10分)计入中考总分。
5.问:中考改革对考试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答:各学科考试内容要根据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围绕引导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杜绝偏题、怪题。各学科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低、中、高三档,分值比例为7∶2∶1。
6.问:中考考试如何组织?
答:命题采取省级统筹,我市组织实施。语文、数学、外语(不含听力口语测试)、物理(不含实验)、化学(不含实验)、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学(不含实验)科目由省招生考试办公室组织命题,我市统一组织考试。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劳动教育科目由我市按照省统一制定的考试方案组织考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目实验操作考试,考查科目等由我市统筹安排。
7.问:中考考试时间如何安排?
答:坚持“学完即考”的原则,地理、生物学科目考试安排在学生八年级学年末进行,也就是2023年6月底;其他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进行,也就是2024年。我省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原则上安排在每年6月底进行,由市招生考试办公室结合实际情况当年发文通知,具体安排。
三、疫情防控工作
1.问:病愈学生复课流程如何?
答:如果是非传染性疾病,康复后持就诊病例等相关资料,经校医查验复核后,方可回班复课。如为传染性疾病,则要求其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至传染期过后,持病愈证明,经校医查验复核并开具回班证明后,方可回班复课。
2.问:人员进校流程是怎样的?
答: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校。所有师生员工进入学校都必须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教职工每天进校严格6步骤查验:一戴口罩,二测体温,三查健康码,四查行程码,五看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六按要求完整登记个人信息。
3.问:开学在即,学生应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答:提醒同学们务必继续保持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八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外出、不聚集、保持1米距离、用公筷公勺、接种疫苗。做好“三密”场所的个人防护,包括密闭空间、人员密集场所、密切接触场合,尤其两大重点场所,电梯和公共卫生间。重点保护四个部位,口、鼻、眼、手。另外,“防疫三件套”,温度计、口罩、手消毒液/棉片也是常备防护用品。返校前,同学们还要提前了解当前防控要求,根据疫情动态和目的地防控政策做好健康管理。
4. 问: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答:大家可通过“辽宁省公益心理援助平台”进行心理疏导,如果需要更多心理支持,可以拨打阜新市心理援助热线0418-3780123寻求帮助。
三、义务教育资助工作
1.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哪些国家资助政策?
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寄宿生和非寄宿生,根据我区教育实际情况,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均为非寄宿生,非寄宿生享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金750元/生/年,分春、秋两季发放。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原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孤儿等经过民政、扶贫、残联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学生符合资助政策只需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相关资助项目。
2.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怎么办理?
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要学生通过户籍所在县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同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首次办理是需要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去当地办理点现场办理,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时间一般为暑假期间,办理贷款所需要材料(首贷):新生入学通知书(在校生学生证)原件、身份证、户口本、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其余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助学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
主办单位: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太平区太平大街1号 邮编:123003 Email:zfb6539607@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402210922号
辽ICP备2020013907号 网站标识码:2109040001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6327118 网站举报邮箱:zfb65396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