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日期: 2021-11-05 浏览量:316 来源:太平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大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和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中央统筹负责、省负总则、市县(区)乡(镇)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坚持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我区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2021年至2025年,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实现工作重点和资源支持全面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到2035年,实现脱贫人口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

五年过渡期内,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紧紧围绕全区现有130户、216名脱贫人口,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建立健全帮扶机制,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工作。一是巩固保障一批。围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上年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2021年标准应为6600元)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组织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精准分析监测户返贫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围绕全区年龄超过65周岁的脱贫人口,上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0元,因病、因残、因年龄等原因导致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采取低保兜底、产业分红等有效措施,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线。二是拓展提升一批。围绕全区130户216名稳定脱贫户,支持其发展产业做大做强,从资金投入、人才智力、就业创业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与全区农业产业“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有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二、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保持脱贫攻坚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脱贫不脱责任,防止松劲懈怠脱贫不脱政策防止急刹车脱贫不脱帮扶防止一撤了之脱贫不脱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继续稳定兜底救助类政策,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向有实际困难的脱贫人口适度倾斜,完善和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脱贫攻坚期间给予的各级财政专项帮扶资金要保持现有规模,并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金需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水泉镇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镇级为主体责任单位,组织实施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建立农户主动申请、基层干部走访核查、部门信息复查比对、区级审核确定相结合的监测对象动态识别机制,按照省定具体监测标准,采取村组每月跟踪回访、乡镇每季度分析研判审核上报的监测程序,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难户,进行动态监测。依托区、镇两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提高动态监测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精准分析监测户返贫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区人社局、水泉镇)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农业农村牵头做好脱贫户产业帮扶工作。并负责组织开展脱贫人口饮水安全普查,采取管网改造等措施巩固提升饮水安全有保障成果。教育继续落实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控辍保学政策,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卫健局、区人社局牵头负责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域内基本医疗有保障住建要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水泉镇)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落实省、市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对各类扶贫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分类摸清脱贫攻坚以来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加强台账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构建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管护职责明确、运行管理规范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制度,实现保本保值增值增效。除到户类资产外,扶贫资产所有权原则上一次性确权到村集体。有效防止扶贫资产权属异化、转移及变更。资产收益主要用于脱贫人口稳定脱贫监测人口防止返贫及帮扶、项目运行管护和村级公益事业等责任单位:水泉镇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

三、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一)统筹谋划巩固拓展,促进有效衔接。一是做好产业规划衔接。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良好作用的扶贫产业纳入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零散的产业扶贫项目转移到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推进与企业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推动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兴旺。二是做好产业扶贫政策衔接。系统地对现有产业扶贫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评估,探索将现行产业扶贫政策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条件。政策支持的重点从生产的种养环节逐渐转移到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政策支持的主体从对农户的支持扩大到职业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支持的形式从特惠向普惠转型,政策支持的资金要从主要以财政资金支持为主逐步转为以市场资金为主财政资金为辅。三是做好体制机制衔接。借鉴产业扶贫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逐步将工作重心由产业扶贫转移到产业振兴上来。推动建立乡村产业振兴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涉及产业振兴的财政、土地、科技、人才等工作协同发展,促进产业振兴的要素供给。(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局、水泉镇)

(二)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项目化,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全力实施“六大提升工程”,为拓展产业脱贫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1.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以推动构建以旱作农业为基础、绿色畜牧业为核心、精品高效农业发展为突破的三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为契机,通过“抓调整,带产业发展,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发展;抓企业,带产业落地,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发展;抓项目,带产业实施,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产业发展;抓市场流通,带产业经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推动产业发展;抓服务,带产业覆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发展;抓环节,带产业做强,形成大项目整体合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划,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贸易流通业,全面推进太平区农业转型升级,确保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水泉镇 

2.实施壮大集体经济领办项目提升工程。坚持“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思路,通过探索盘活集体资产、培育经济实体、开展合作经营、拓展服务创收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一是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释放生产要素最大效益。二是整合帮扶资源、涉农项目和涉农政策资金,为产业发展打造样板,通过典型宣传和示范引领,提升全区产业发展质量。三是结合实际,支持建设一批村集体领办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批经济强村,带动低收入劳动力参与生产和就业,提升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和带贫能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人社局、区发改委、水泉镇

3.实施新农主体带动提升工程。注重激发创业发展活力,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农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符合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龙头企业为带动,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带贫能力强、有较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种养业合作社。结合部分脱贫户弱劳动力或无劳动能力的特点,继续推进“五小产业”“庭院经济”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通过提供上门技术服务、签订包销订单等方式,强化项目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科技帮扶优势,大力开展产业合作共建、全产业链开发等可持续帮扶,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注重培养高素质农民,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以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农户为主要对象,开展经营管理、专业生产、技能服务分类培训。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储备农业科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水泉镇

4.实施农村商贸流通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我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京津冀、沈阳都市圈特色农产品,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地域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入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平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存储和销售。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提质增效,推广“电商带货+品牌培育”模式。积极拓宽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培育乡镇助农直播间和网络带货达人,继续组织区镇级领导干部走进直播间的“直播带货”活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5.实施生态旅游产业提升工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挖掘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功能,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文旅局,水泉镇

6.实施消费帮扶提升工程。鼓励引导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医院等单位的食堂、餐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脱贫地区农、畜产品,倡导各类协会、各级工会组织支持消费帮扶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鼓励民营企业和广大市民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形式,积极消费区域内农、畜产品,确保畅通农产品消费渠道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水泉镇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1.动态掌握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意愿信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动员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利用电话、微信、网络、走访等手段,开展人员摸排。精准掌握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ロ务工、返乡、外出意愿等信息,建立就地过年人员清单、返乡人员清单、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清单。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责任单位:人社局、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2.搭建用工岗位对接平台依托区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促进外出务工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创业就业。通过举办专场劳务交流洽谈会、“春风行动”招聘会“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及在公共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上求职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对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作为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优先保障对象(责任单位: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3.开展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补助“雨露计划”和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大力开展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职业转换培训,满足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多元化技能提升需求,提高就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给予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责任单位:人社局、区扶贫办,水泉镇

4.拓宽就近就业渠道。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使用当地脱贫劳动力。充分尊重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意愿,对返乡留乡人员,通过组织参加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扶贫龙头企业和培树劳务品牌、培育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等方式,多渠道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特别是脱贫人口中无法外出的弱劳力、半劳力,通过开发利用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同时,要加强公益性岗位规范化管理,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政策。(责任单位:人社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水利局、财政局,水泉镇

)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水泉镇

(五)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持续巩固拓展教育帮扶政策体系。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继续实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二是完善健康帮扶政策体系。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继续对脱贫患者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落实好大病专项救治推广作为域医疗机构对所有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措施,对高血压等慢性病落实季度随访或提供健康教育处方,调整完善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持续开展镇卫生院对口帮扶村卫生室能力提升工作,做好镇村对口支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提高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诊疗能力。三是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住建、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年度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摸排工作,制定危房改造计划,争取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省相关政策资金,按时完成改造任务。四是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住建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四、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一)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结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统筹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社、住建、卫健等政府部门共享数据,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实施发现对象、风险预警、动态帮扶、消除风险闭环管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二)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省低保标准认定要求,建立以家庭收入、家庭财产为主要指标,适当考虑家庭刚性支出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对象认定指标体系。过渡期内,继续落实脱贫户的家庭收入认定办法,对脱贫户中的低保对象复核期限可适当延长;落实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政策;对因病致贫家庭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教育费用,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因异地务工期间增加的生活成本,在计算家庭收入时给予必要的扣减。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幅度的分类指导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救助水平差距。加强对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人社局、水泉镇

(三)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过渡期内延续实施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四)完善养老保险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增强级设施的失能照护功能和供养服务能力,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实施兜底保障。继续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全面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加强残疾人等级认定下沉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认定无遗漏。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区残联、水泉镇

(五)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责任单位:区民政局,水泉镇

(六)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做好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衔接。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整合力量、统筹资源、集中帮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成功帮扶经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帮扶模式和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助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助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农业农村局、区工商联、水泉镇

五、加强脱贫攻坚成果同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一)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保持区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不变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镇村,调整优化结构,聚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调整优化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税务局、水泉镇

)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

过渡期内进一步整合涉农贷款相关政策,完善和推进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做好过度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切实解决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启动资金难问题。(责任单位:发改委、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担负起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落实省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和省自然资源部门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要求,积极争取省级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落实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政策。积极探索“生态振兴”发展模式,做好“生态振兴”这篇大文章。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太平分局、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落实省《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辽西北等艰苦地区流动的若干措施》,引导广大人才到艰苦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农业科技人员推广新机制。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探索开展城镇低收入人口救助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主线,针对因刚性支出或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紧迫性困难的城镇支出型家庭和陷入临时困境的城镇流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积极开展调查统计,明确救助范围,统筹实施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救助帮扶、服务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弱有所扶”。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六、保障措施

(一)确保领导体制有保障。全面落实区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领导责任,区党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上,当好一线总指挥。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调整优化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明确职责、充实力量、理顺机制,强化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统筹推进农办、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泉镇

(二)确保工作体系有保障。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进一步严格人选标准、扩大选人视野,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持续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健全完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管理考核,充分发挥选派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水泉镇

(三)确保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有保障。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委、水泉镇

(四)确保考核机制有保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委管理的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点内容。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加大分值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府办公室,水泉镇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