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太平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方案文件解读
阜新市太平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方案文件解读

日期: 2021-03-30 浏览量:9 来源:应急局 责任编辑: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大小:

  阜新市太平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

  为全面开展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依据《辽宁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辽灾险普办发 ( 2020 ]4号)精神,按照《 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阜政办发(2021]3号)要求,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获取全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客观认识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形成大平区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为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主要任务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震、水旱、台风、地质灾害和重点隐患排查,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 开发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应用需要编制县区级1: 5万或1: 10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具体任务如下:

  全面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全面收集获取孕灾环境及其稳定性、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历史灾 害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巳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 查评估成果, 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包括各类在建承灾体),统筹 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针对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 重点对历史灾害发生和损失情况,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 重要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开展普查。

  实施重点隐患排查。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 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存在严重短板 等重点隐患,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排查和识别,特别是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等进行重点排查。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在区各级层面开展全面调查,并对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减灾能力情况开展抽样调查。

  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与制图。协助市普查办制定市、区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库,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主要灾种风险评估、多灾种风险评估、灾害链风险评估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制图系统,编制各级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

制修订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在上述各级系列风险图的基础上,重点制修订县级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 险区划图、水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地质灾 害风险区划图等。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形 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减灾防治措施等因素,协助市普查办编制市级、县区级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二、普查范围与内容

(一)普查范围

1.普查对象

  普查范围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灾害种类。根据我国自然灾害在我区种类的分布、程度与影 响特征,确定普查的主要灾害类型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 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 5大灾害类型。其中,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包括暴雨、于旱、 台风、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 水 旱灾害包括大江大河洪水、中小 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和于旱灾害,未列出的灾害种类不在本次普查范围之内。普查包括因自然灾害引发的重 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调查,不包括独立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

承灾体调查对象。包括可能遭受自然灾害破坏和影响的人口与经济、房屋、基础设施、矿山(煤矿、非煤矿)、危化品产业园、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和 GDP、资源与环境等。

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对象。包括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 作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政 村(社区)委员会, 企 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部分居民,以及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护工程、避难场所、森林和草原防护等防灾减灾工程。

2.普查时空范围

  阜新市大平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范围为阜新市大平区水泉镇、各街道及新型材料产业开发区。具体按照“在地统计”的原则开展各项普查任务。各部门在按照国家和省、市级普查方案完成相关任务的前提下, 根据其主要灾害种类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适当增加调查评估的内容, 提 高调查评估精度、质量和成果应用的范围。

  根据调查内容分类确定普查时段(时点),致灾因子调查依据不同灾害类型特点,调查收集30年以上长时间连续序列的数据资料,相关信息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承灾体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重点隐患排查,年度时段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近三年时段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历史灾害调查时段主要为1978年至2020年,包括年度灾害调查和灾害事件调查,其中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时段为 1949年至2020年。

  (二)普查内容

1.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地震灾害。开展地震灾害风险全要素调查,收集和整理全区 巳开展相关普查、调查评估工作成果,全 面获取地震灾害致灾因子信息、地震灾害易发多发区重要承灾体信息,开展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配合建立全省范围的地震活动断层、场地地 震地质条件基础数据库,配合编制全省1: 25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省级1: 25万地震危险性图,形成全省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地质灾害。主要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1: 5万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获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致灾因子隐患 点空间分布、规模等级、威胁人数、威胁财产等基本信息,建设 省、市、县(区)三级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编制省级1: 25万、市县级1: 5万或1: 10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系。

气象灾害。开展全区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因子、孕灾 要素分析,针对主要气象灾害引发的人口死亡、农作物(含小麦、玉米、水稻等)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 等影响,全面获取全区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孕灾环境 信息和特定承灾体致灾闾值,评估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区危险性基础数据库。协助市普查办编制市县级1: 5万或1: 10万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区划等专业图件。

  水旱灾害。开展全区暴雨洪水特征调查、暴雨洪水致灾孕灾要素分析,完成全区暴雨洪水易发区调查分析、全区水文(位)站特征值计算复核、流域产汇流查算图表;完成水文站网功能评价、统一水文测站高程基准;开展暴雨、洪水频率分析,更新全区暴雨频率图、大江大河主要控制断面洪水特征值图表,编制中小流域洪水频率图。收集整理旱情资料,历次旱灾资料,蓄、引、提、调等抗旱水源工程能力,监测、预警、预报、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能力等相关基础资料,建立全区于旱灾害危险性调查数据库。

森林和草原火灾。开展全区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和气象条件调查,建设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数据库。综合可燃物、野外火源以及气象条件等情况 ,结合巳有资源数据,开展森林和草原火灾隐患和危险性评估,协助市普查办编制县级1: 5万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分级分布图。

2.承灾体调查与评估

  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利用各类承灾体巳有基础数据,开展承灾体单体信息和区域性特征调查, 重点对房屋、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市政设施、水利设施)、矿山(煤矿、非煤矿)、危化品企业、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重要承灾体, 以及人口、GDP、 农作物(含小麦、玉米、水稻等)、企业固定资产等 重要统计数 据, 土地利用、地形 等重要孕灾环境和自然灾害属性信息、空间信息进行调查。房屋建筑调查。内业提取城镇和农村住宅、非住宅房屋建筑单栋轮廓 ,掌握房屋建筑的地理位置 、占地面积信息 ; 在房屋建筑单体(户) 轮廓底图基础上 , 外业实地调查并使用 APP 终端录入单体(户)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积、结构、建设年代、用途、层数、使用状况、设防情况等信息。

  基础设施调查。针对交通、能源、通信、市政、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共享整合各类基础设施分布和部分属性数据库,通过外业补充性调查设施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基础设施属性信息主要包括设施地理位置、类型、数量和设防情况等内容。

矿山(煤矿、非煤 矿)、危化 品企业。调查矿山生产企业、危化品企业(产业园)空间位置和设防情况等信息;核查矿山、危化品产业园的抗震设防标准 、洪水设防标准、台风防护、地质灾害防护等主要自然灾害防护要求执行情况 ;调查和统计矿山、危化品产业园自然灾害防护达标情况。

  公共服务系统调查。针对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重点公共服务系统,调查学校、医院和福利院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员情况、功能与服务情况、应急保障能力等信息。

  三次产业要素调查。共享利用最新经济普查成果,掌握行政单元二三产业固定资产价值信息 ;调查第三产业中大型商场和超市等对象的空间位置、人员流动、服务能力等信息。

  资源与环境要素(含孕灾环境)要素调查。共享天地图系统、整理其所含地形信息,共享整理第三次国土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共享整理最新森林、草原等资源普查的本底数据。

  人口与经济普查等统计数据整理。充分利用最新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及区政府统计局年度统计资料,共享整理行政单元人口、GDP、农作物(含小麦、王米、水稻等)等统计数据,制作全区人口和 GDP 格网分布图。

  固定资产重置成本评估。调查全区典型地区房屋建筑重置价 格,搜集权威部门不同类型承灾体重置价格信息,以规则网格为单元,通过模型模拟生成全市固定资产重置成本规则网格(地市级)分布图。

3.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

  全面调查、整理、汇总1978年以来我区年度自然灾害、历史自然灾害事件以及1949年以来重大 自然灾害事件, 配合市普查办建立1949年以来全市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强度、范围、灾情等要素完整、内容翔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重大历史自然灾  害时空数据集。

  年度历史灾害灾情调查统计。调查1978-2020年本区逐年各类自然灾害的年度灾害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基本信息、灾害  损失信息、救灾工作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

  重大历史自然灾害调查。协助市普查办调查1949-2020年全区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灾害信息,主要包括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强度、范围等基本信息、灾害损失与应对信息、救灾与恢复重建等工作信息。

  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评估。评估1978年至2020年发生的年度自然灾害灾情,包括年度每十万人受灾人口、年度每十万人  死亡人口、年度直接经济损失、年度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

4.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在全区范围内以镇、街行政区为基本调查单元,兼顾市级、区级单位,全面调查与评估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基层在减灾备灾、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各种资源或能力的现状水平。

  政府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主要调查区级政府涉灾管理部门、各类专业救援救助队伍、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灾害避难场所、地震灾害监测站点、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和防治工程、气象灾害监测站点、水文站点与水旱灾害防治工程、森林和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站点和防治工程等的基本情况、人员队伍情况、资金投入情况、装备设备和物资储备情况。

  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资源(能力)调查。主要调查区级各类 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涉灾的其他各类社会团体、民办 非企业组织、基金会、志愿者组织、社工组织等社会力量。

  基层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主要调查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救援队伍资源、应急救灾装备和物资储备情况、 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建设情况、风险隐患掌握情况、预警信患获知能力、信息报送能力、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技能知识宣传普及情况等内容。

  家庭减灾能力调查。抽样调查家庭居民的自然灾害风险和识别能力、自救和互救能力等。

  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评估与制图。主要开展区级行政单元政府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评估,企业和社会组织减灾能力评估, 乡镇(街道)和社区与家庭减灾能力评估,建立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综合减灾能力调查结果图与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图。

5.自然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开展全区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和设防重点隐 患调查评估;开展全区主要自然灾害重点隐患要素综合分析和统计评估。主要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致灾和设防重点隐患调查评估。

  地震灾害。重点调查其可能引发重大人员伤亡或阻碍社会运 行的承灾体,按照可能造成的影响(损失)水平建立地震灾害隐患分级标准,确定主要承灾体的隐患等级。

  地质灾害。基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查情况, 根据其活动性和危害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进行定性评价和等级划分,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及威胁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

  洪水灾害。调查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国家蓄滞 洪区的现状防洪能力、防洪工程达标情况或安全运行状态。

森林和草原火灾。针对林区、半农半牧区范围内的房屋建筑、防火设施等重要承灾体开展承灾体隐患评估,针对设防工程达标情况、减灾能力建设情况等开展减灾能力隐患评估,结合致灾孕灾危险性等级和减灾能力薄弱隐患等级,开展综合隐患评估,确定各类隐患等级。

重点隐患要素综合分析和统计评估。集成各部门自然灾害致灾危险性及承灾体隐患调查与评估数据, 形成重点隐 患综合评估基础数据集。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台风灾害、洪水灾害、风暴潮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 基于致灾隐患属性特征数据, 利用空间聚类等方法开展多灾种致灾隐患分区分类分级。基于建筑 物、重要基础设施及重大工程等主要承灾体重点隐患属性特征,开展区域承灾体隐患统计评估和分类分区。

6.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灾害。依据国家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规范体系。 建立典型房屋建筑、生命线工程地震易损性数据库, 结合地震危险评价成果和房屋建筑普查成果,评估房屋建筑地震破坏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风险,给出不同概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结 果,协助市普查办编制市级直接经济损失风险区划图。

  地质灾害。依据国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规范体系。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开展区域风险评估与区划,判定风险等级,协助市普查 办编制市级1: 10万、县级1: 5万地质灾害区域风险和防治区划图。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稳定性程度、灾害风险等级等因素,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方案,县区级1: 5万地质灾害人口、经济 ( GDP) 风险评价,支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气象灾害。依据国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规范体系。针对台风、于旱、暴雨、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和雷电灾害, 评估气象灾害人口、经济、房屋建筑等主要承灾体脆弱性;协助市普查办评估市、县(区)二级各类承灾体遭受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水平,编制省级1: 5万气象灾害人口、经济风险 ( GDP) 区划图。

  水旱灾害。依据国家水旱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要求。开展标准格网尺度重点防洪区洪水风险评估与制图。协助市普查办开展全市洪水风险区划、全区洪水灾害防治区划。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估单元, 开展于旱频率分析、旱灾影响分析等, 评估于旱灾害风险。开展于旱灾害风险区划和于旱灾害防治区划。

  森林和草原火灾。依据国家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规范体系。针对森林和草原火灾可能造成的森林草原资源、建筑物、人口、经济等承灾体损失的大小及不确定性, 开展森林和草原火灾综合风险评估,编制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要素图和风险评估专题图。综合考虑重点隐患分级分布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减灾防治措施等因素,开展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区划,编制各级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与防治区划图。

7.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依据国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的技术规范体系。调查和评价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本次普查获取的主 要自然灾害和隐患调查数据、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和社会人口经济统计数据, 在巳有行业标准规范和成果基础上, 制定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规范体系。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在全区范围内基于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以及承灾休调查成果, 通过多种方法评估区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 害影响下的主要承 灾体(人口、经济 ( GDP)、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房屋、公路)的风险, 厘清多尺度、多灾种多承灾体风险格局。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防治区划。基于主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评估成果, 综合考虑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差异性, 通过定量区划方法进行区域划分,形成以主要自然灾害历史灾情、危险性和主要承灾体综合风险评估成果为依 据、具有区域特征的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依据减灾能力评估、综合隐患评估、单灾种防治区划,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致灾因子对不 同承灾 体影响的预防和治理特点,认识区域自然灾害防治分异特征,进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域划分, 制定区级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库建设。依据国家自然灾 害综合风险制图规范,以数据、文字、表格和图形等形式对县(区)级相应行政区域的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汇总整编,建设县级1: 5万或1: 10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成果库。

三、组织实施

  (一)实施原则

  1.统一组织,部门协作。阜新市大平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作为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机构, 统一组织普查工作,负责统筹各参加部门的普查任务,形成统一的组织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与分工,完成相关普查任务,并按照统一要求提交普查成果,形成综合性成果。

  2.分级负责,多方参与。大平区人民政府 是落实本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各部门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普查相关工作。各部门、水泉镇人民政府、各街道有序组织专家力量、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社会团体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参与普查工作。

  3.全面系统,突出综合。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我国

灾害基本国情和国力的专项性普查,既要全面系统地调查灾害风险系统各个要素,又要突出多灾种综合、多要素综合、多方法综合,要合理划分普查对象, 科学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信息资源, 共享普查成果。

  4.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区各部门在普查方案要求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灾害类型、灾害损失特征、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灾害风险普查的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进度。

  (二)区级责任与分工

  1.区级负贵的工作

  结合我区实际,组织编制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区普查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全区普查数据清查和调查工作;协助市普查办开展市、县二级风险评估、区划和防治区划的编制工作;负责全区普查数据成果审核汇集,形成区级灾害风险普查成果。

  2.区级各部门的分工

  参照国家、省、市层面的分工原则,结合我区实际,明确各部门的分工。

  区应急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参与指导各部门编制普查工作方案, 开展宣传 培训等工作; 负责协助市普查办编制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形成全区性综合成 果。负责指导组织实施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牵头 建设全区数据库。负责指导水泉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开展承灾体调 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重点隐患综合 排查;负责审核汇集区级上述调查评估区划成果数据;负责协助市普查办开展全市尺度综合评估和区划工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全区范围空间数 据制备;负责汇集各部门和单位的全区普查成果,形成全区综合性成果。

  负责制定地震灾害致灾孕灾风险要素调查、重点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等落实方案;指导各部门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数据入库, 形成县级清单及调查报告;协助指导重要承灾体调查、重点隐患排查、历史灾害与行业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协助市地震科开展活动断层探察和地震构造图编制、地震危险性与灾害风 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工作;协助市地震科加工整理巳有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地震动参数区划等相关成果数据;审核汇集区级成果数据,按要求统一汇交全区地震灾害普查成果。

  区发展和改革局参与全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编制。负责协调相关单位及专家参与能源设施等承灾体调 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区财政局参与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编制,研究制定我区开展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经费保障政策。

  自然资源局太平分局配合市自然资源局要求组织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重点隐患排查和区划等工作,负责形成全区地质灾害普查成果,按要求统一汇交相关隐患排查的全区成果;协助指导历史灾害与行业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配合省自然资源厅要求指导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重点隐患排查和区划的具体任务,并按方案要求将成果汇交至牵头部门。区住房和 城 乡建设局负责制定房屋建筑、市政设施调查落实方案;指导各部门完成房屋建筑、市政设施基础数据采集及核查汇总;会同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和调查工作, 审核区级调查数据, 汇总形成全区房屋建筑、市政设施普查成果并按要求统一汇交。

  区水利局负责制定水旱灾害致灾孕灾风险要素调查、洪水灾害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等落实方案; 协助指导各部门开展水旱灾害致灾孕灾风险要素调查、洪水灾害调查与重 点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相关工作, 协助指导历史灾害与行业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协助组织开展全区暴雨频率图、洪水频率图、洪水风险图、于旱风险图等全区和流域尺度水旱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工作; 协助组织实施区级和流域机构管理的 防洪工程重点隐 患排查; 协助加工整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数据;审核汇集区级成果数据,按要求统一汇交全区水旱灾害普查成果。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区农业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协助形成全区农业承灾体普查成果;协调相关单位及专家参与农业承灾体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负责制定森林和草原火灾致灾孕灾风险要素调查、重点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等落实方案;协助指导各部门开展森林和草原火灾致灾孕灾风险要素调查、重点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与区划调查评估区划工作,协助指导历史灾害与行业减灾资源(能力) 调查;协助开展全区林区尺度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工作;协助加工整理巳有森林资源清查等相关成果数据;审核汇集区级成果数据,按要求统一汇交全区森林和草原火灾普查成果。

  区工信局负责协调相关单位及专家参与通信设施等承灾体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

  区统计局负责协调共享全 区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相关数据。

  区教育局、区统战部、区民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卫健局、阜新市消防救援支队大平大队、 区档案馆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协同应急部门指导区各部门 开展承灾体等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三)县区负责的工作

  依据国家和省、市级实施方案要求,编制本地区普查任务落实方案; 组织开展本地区普查宣传和培训工作; 落实具体普查任务, 负责本区普查数据成果审核汇集,协助市普查办开展全区域尺度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编制综合防治区划图, 形成区级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结合实际,参照市级各部门的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四、实施计划

  根据任务规划与设计,阜新市太平区区级普查工作实施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清查工作阶段

  针对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开展普查对象清查工作, 摸清普查对象的数量、分布和规模, 准确界定普查对象的普查方式及填报单位。根据省级层面设计形成有关清查内容与指标体系及技术要求,形成清查实施方案,县区组织开展清查工作。

  (二)全面调查工作阶段

  区普查办组织各行业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完成 5类灾害致灾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历史灾害调查和重点隐患调查,并上 报区级普查办及各行业部门。

  区普查办及各行业部门完成本级调查工作和各部门普查数据成果质检、核查工作,形成区级调查成果, 并上报市普查办及各行业部门开展质检、核查。

  区级各行业部门配合市普查办及各行业部门开展质量检查、验收、成果汇总工作,形成全市各行业普查成果,向省行业部门 进行纵向汇交。同时各级行业部门将各行业普查成果向各级普查 办完成横向汇交。

  (三)风险评估与区划阶段

  区普查办组织各行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市普查办完成六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并提交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

  区普查办组织各行业部门配合市普查办及各行业部门完成本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编制工作。

五、总体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总体技术路线

  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专项调查和评估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数据、 资料和图件成果,以镇、街道行政区为基本调查单元,遵循“内 外业相结合”、“在地统计”原则,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监测站点数据汇集整理、 档案查阅、现场勘查(调查)、遥感解译等多种调查技术手段,开展灾害致灾孕灾要素调查、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和减灾 资源(能力)等灾害风险要素调查。共享与采集的各类数据逐级 进行审核、检查和订正。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工程填图、 模拟仿真等多种方法,开展单要素的评估。

  综合利用灾害高危险区及避让区分布,重要承灾体类型、分布及设防水平,重大工程减灾资源(能力)等方面普查及评估资 料,采取空间叠加分析、专家评定等方法进行重要承灾体选址及设防水平方面的隐患识别; 利用多灾种、灾害链信息, 运用各类综合分析方法,对灾害隐患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定。

  综合利用灾害风险主要要素调查与评估的成果、重点隐患排查的空间分布和分级成果、主要灾害脆弱性评估、暴露度评估结果,参考行业规范或业务工作惯例,开展定量或定性的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成果,结合孕灾环境、行政边界、地理分区等因素开展风险区划,并结合各灾害和承灾体的防治特点制定防治区划。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通过对多灾种的综合、多承灾体的综合, 多尺度的风险综合, 实现不同形式的综合灾害风险评估, 制定综合风险区划和综合灾害防治区划。

  (二)主要技术方法

  1.工程勘测、遥感解译、站点观测数据资料汇集、现场调 查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展致灾孕灾要素调查。遥感技术、现场勘查和工程勘测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地震活动断层、地质灾害 调查, 汇集气象、水文等数据,通过构造探测、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技术手段, 结合多种方法校核验证, 采集各类致灾孕灾要素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工程填图、模拟仿真等方法,实现对主要灾害致灾危险性的评估。

  2.内外业一体化技术开展承灾体调查。共享利用承灾体管  理部门巳有普查、调查数据库和业务数据资料,按风险普查对承 灾体数据的要求进行统计、整理入库。采取遥感影像识别、无人机航拍数据提取等技术手段获取房屋建筑等承灾体的分布、轮廓 特征信息, 通过互联网数据抓取、现场调查与复核等多样 技术手段, 结合数据调查 APP移动终端采集承灾体数量、价值、设防水平等灾害属性信息,并采用分层级抽样、详查、人工复核等手段, 保证数据质量。运用GIS空间技术,评估并生成承灾体数量、价值空间分布图。

  3.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历史灾害调查。以镇、街道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全面调查 1978 年以来的年度灾害、历史灾害事件,重点调查 1949年以来重大灾害事件的致灾因素、灾害损失、应对措施和恢复重建等情况。构建一整套历史 灾害调查数据体系,形成历史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汇集要素完整、内容详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历史灾害数据集。利用统计分 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历史灾害的时空特征和规律的分析评估。

  4.多灾种、多要素、全链条相结合开展主要灾害重点隐患综合排查。在致灾要素调查与危险性评估基础上,形成灾害高危险区、建设避让区划分闾值界定规范;在承灾体调查基础上,开展现有抗震、防洪等设防水平的判定;基于防灾减灾工程普查信息, 开展各类防护工程的防护能力水平与规划及技术规范要求的关系判定;充分利用多灾种、承灾体等多源信息,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研判单灾种不易发现或判定的隐患;运用专家经验及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灾害隐患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定。

  5.多对象、多方法、多尺度分析结合开展主要灾害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灾害风险全要素调查与评估成果为主要灾害和综 合灾害风险提供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减灾能力等风险要素信息,重点隐患排查成果为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提供隐患分布和分级的信息。运用等级评估、期望损失、超越概率、情景分析等方法, 综合危险性评估、脆弱性评估、暴露度评估的结果,参考行业规范或业务工作惯例, 开展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评估。

  6.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兼顾、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开展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根据风险评估成 果,结合孕灾环境、行政边界、地理分区等要素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区划方法进行主要灾害风险区划制定,并结合各灾害和承灾体防治特点制定防治区划。在主要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 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形式的多尺度综合灾害风险区划;兼顾区域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制定多尺度综合灾害防治区划。

六、质量管理

  (一)过程质量控制

  普查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各项内容根据实施环节和成果特点,确定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节点和程序,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技术方法和要求、组织实施及监督抽查办法,并做好工作记录。过程质量控制重点包括:1) 普查原始资料的质量核查;2 )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解译的质量控制;3 ) 外业调查的质量控制;4 )普查数据库的质量控制;5)信息系统建设的质量控制;6) 风险评估与区划的质量控制;7) 成果发布前的质量控制。

  (二)分类分级质量管理

  为保证普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按照普查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建 立分类分级质量管理体系,即各行业部门负责本行业普查成果质量管理;普查成果按照各部门自检、区级质检核查、市级质检核查的三级检查制度进行分级质量管理。市级普查机构对区级的普查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区级普查领导机构负责本级普查成果的质量管理工作,并定期向上级普查机构汇报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三)质量控制的监督抽查

  区级普查机构负贵建立监督抽查的相关工作机制,区级监督抽查的主要职责。监督抽查的内容包括普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情况、质量检查和验收的执行情况、成果质量状况等,监督检查采取现场巡视、调查与座谈、质量记录查阅、成果质量抽检等形式不定期开展,检查的范围覆盖全区各部门、水泉镇、各街道。

七、普查成果与成果汇交

  (一)主要成果

  1.数据成果

  主要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单灾种风险要素调查数据、主要承灾体调查数据、历史灾害调查数据、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数据,主要灾种重点隐患数据等,形成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涵盖各类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

  2.图件成果

  主要包括各级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单灾种致灾孕灾要素分布与危险性评估图谱,主要承灾体空间 分布图,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图谱,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图谱,重点隐患分布图谱,综合风险评估与综合防治区划图谱,形成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图谱数据库。

  3.文字报告类成果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文字报告,包括各类、各级风险评估报告,数据成果、图件成果、风险评估报告等各类成果分析报告,普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专题及综合类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

  4.标准规范类成果

  主要包括致灾孕灾风险要素、承灾体、历史灾害、减灾资源(能力)调查类标准规范,隐患排查类标准规范, 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类标准规范,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类标准规范,以及全市灾害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大数据管理与共享系统建设系列标准规范,各类专项成果和综合成果质量控制和成果汇总系列标准规范。

  5.软件系统类成果

  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软件系统类成果主要包括普查数据采集、数据质检核查与汇交、调度管理、评估与区划、制图、集成与可视化服务等系统。

  (二)成果汇交

  主要包括调查数据类成果、评估与区划图件类成果、文字报 告类成果。根据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汇交共享规范,各级各部门按照成果汇交要求和规范开展成果汇交工作,各行业成果的汇交由具体负责部门组织汇交;按照普查工作实施进度安排,分类型分阶段进行汇交,保障相关后续工作的开展;省应急厅组织汇交各行业成果形成综合成果,成果汇交工作依托普查软件系统开展。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区各部门要组建普查协调工作组,做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 常态化业务工作的有机衔接,落实普查实施的相关决策部署,解决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论证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抓好责任落实,指导地方推进普查实施。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由区应急管理局、区财政局牵头,区发展和改革局、自然资源局大平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区统计局、区工信局等部门参加。领 导小组办公室设 在区应急管理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普查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区政府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普查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普查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二 )技术保障

  省级层面组建普查技术组,市、县区可视条件成立。邀请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地勘单位、相关高校专家、相关行业部门 专家,以社会购买服务方式组建技术团队,配合国家项目组专家团队, 做好相应技术指导。工作开展期间,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力量驻点指导,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保障项目调查顺利实施。

  (三)经费保障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经费以地方保障为主,地方各级政府要确保经费落实到位。省本级负担部分由省财政厅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分别列入相关部门预算;市、县级负担部分由同级政府根据本地区普查工作任务统筹安排。根据工作实际和普查经费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普查经费年度预算,确保普查资金足额保障和专款专用。在目前全省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已安排各领域的常态化风险调查工作经费,要优先用于普查工作,普查工作结束后按原渠道安排使用。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挖掘本地区、本行业巳有基础,做好普查经费统筹保障。

  (四)共享应用

  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专项调查和评估成果,系统梳理本普查建设产生的新数据资料,建立共享目录,建设集成系统,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多部门共建共享,支撑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化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业务工作。

  (五)安全保密

  各级普查机构及工作人员要提高保密意识,对在普查中所获取的涉密资料和信息,依法履行保密义务,认真落实有关保密法律规定。






太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一次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


分享
返回列表